中医认为,湿是夏之主气,夏季更要祛湿。人体感受自然界中的湿邪或是脾胃脏腑功能失调,导致出现头痛如裹,头身困重,身体疲倦,纳呆食少,口中粘腻,完谷不化,大便糖稀,胸口憋闷,腹胀,汗出不透,身热不高的发热,疱疹(水泡),关节肿胀酸楚,小便不爽快,水肿,舌苔腻等病症表现,称为水湿病症。今天,为大家介绍两款除湿健脾醒神食疗方,能帮助我们健脾祛湿、清热解毒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:每天被闹钟叫醒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想接着继续睡。即使坚持早睡晚起,第二天依然不解乏,上班打哈欠,上课打瞌睡,成天昏昏欲睡,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,没有真实感像是在梦里……下班或放学回家后,立即躺在床上,浑身无力,甚至连饭都懒得吃……这究竟是什么原因?
“湿困脾阳”惹的祸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“阳气盛则嗔目,阴气盛则瞑目”。意思就是说,火旺之人睡不着,寒盛之人睡不够。《丹溪心法》也认为“脾胃受湿,沉困无力,怠惰嗜卧”。中医认为,体内湿气太重,困住了脾升清降浊的功能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清窍失养,脑失神用,就会出现头脑昏沉、嗜睡多醒、全身困重、疲乏倦怠、脾虚失运、腹部胀闷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泻等症。
湿气究竟从哪里来?
中医认为,凡致病具有重着、黏腻、趋下特性的外邪,都称之为湿邪。中医将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。外湿多因环境潮湿、涉水淋雨所致,内湿多由过食生冷而致脾阳受损。外湿可内传脏腑,内湿也可外达肌肤,湿邪又易与风、寒、暑、热等邪气相互纠结,称为风湿、寒湿、湿热、暑湿等。
为什么现代人湿气重的人越来越多,主要原因之一就是“吃的太好,动得太少”。每天肥甘厚腻及寒凉食物吃得太多,或长期服用清热泻火的药物,损伤了脾胃阳气和运化功能,聚湿生痰;加上运动不足,出汗减少,湿气没有出路;或过度贪凉,经常使用电吹风、空调等,均可导致体内湿气过多。
健脾除湿的食物
茯苓、扁豆、红豆、芡实、橘子皮、薏仁米、冬瓜、萝卜、白菜、洋葱、大蒜、山药、草果、车钱草、荷叶、山楂、柚子、燕麦等。
燥湿健脾的中成药
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,由于湿邪具有黏滞不化,缠绵胶着的特性,因此,如果体内湿气太重,吃食物或外治等方法效果不佳,就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治疗。
中医治疗嗜睡当以清热祛湿,淡渗利湿,芳香化湿为主,主要采用香砂平胃颗粒、参苓白术散、藿香正气散、二陈汤等方剂来加减应用。
简便廉效的食疗方
除湿健脾醒神汤
【组成】薏仁15克,怀山药30克,芡实15克,白扁豆15克,生黄芪12克,生白术10克,猪排骨200克。
【做法】猪排骨洗净血污,怀山药、白扁豆、薏仁米用锅炒至微黄,与芡实、黄芪、白术一起全部进汤煲内,用中火煲2个小时,调味即可。
【功用】祛湿健脾,益气醒神。
橘皮桂香苍蒲茶
【组成】橘皮3克、桂枝6克、石菖蒲6克、苍术4克。
【做法】煮水代茶饮。
【功效】健脾燥湿,醒脑开窍。
健康有术网小编寄语:当人体水湿过重,出现湿邪为患的疾病时,调理脾脏,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。另外,在中医理论中,肾脏主水,有“水脏”之称,当肾脏出现功能异常,体内水湿泛滥的时候,通过调理脾脏也可以得到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