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春季养生不宜大补,然的四季跟人是四肢百骸都息息相关。“春天五行属木,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,因而春气通肝。”春季养生不宜大补,因此,顺应天时变化,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,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。那么,春季饮食需要注意什么?为何不适合大补?

1、春季饮食需要注意什么
1.1、春季重点为养肝
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与冬天不同,春天需要养阳,所以需要从养肝入手。建议在春季的饮食中添加一些具有养肝、护肝、补肝的食物,对肝脏的健康有益。
1.2、饮食要均衡有营养
春季饮食要均衡有营养,不要偏食、厌食,也不要暴饮暴食,以免影响肝脏健康。因此建议在春季的饮食中,荤素要搭配合理,在食材的选择上,最好是容易消化的食物。
1.3、少吃酸味食物
在春季的饮食中,建议少吃酸味食物,因为酸味食物吃多了容易肝火旺盛,长此以往就会伤害脾胃。建议在春季多吃些甜味食物,有助于健脾胃。
1.4、饮食要清淡
春季的饮食要清淡,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一些比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,因为这些食物吃完后,容易上火,这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。
2、春季饮食为何不适合大补
春季阳气生发,夏季阳气旺盛,秋季阳气收敛,冬季阳气沉降。正是《黄帝内经》中所说的“春生秋长秋收冬藏”。人体也是有这个规律的,所以“补药”大多是在冬季服用。“冬天进补,阳气内敛的,就会内藏。这个就跟动物冬眠一样,把营养物质都藏在身体里面。所以很多地方都有‘冬季进补’这一说。春季养生不宜大补,而到春天,阳气生发就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。”曹田梅说,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、阳气上升,易扰动人体肝、胆、胃肠蓄积的内热。加之气候干燥,使人们感觉到不适,而此时,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、呼吸而大量丢失,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,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,易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“上火”症状。
今天的春季饮食就分享到这里,春季养生不宜大补,此外,“肝开窍于目,很多人在春季容易出现眼类疾病是因为肝火过旺的原因。”